主页 > 新闻中心 > 领导活动

IM体育:打通专接本教学信息数字化转型最后一公里

  2023年12月8日,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智能学院对接南京工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开始了超星平台信息确认工作,标志着学校学院开始打通“专接本”教学信息数字化转型“最后一公里”。自学考试“专接本”是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和教育厅面向全省高职生开展的升本科政策,高职学生在完成专业平台课程学习的基础上,接读本科自考课程,简称“专接本”。目前“专接本”学生教学工作仍沿用传统的课堂授学、分班分组学习方式,对信息化技术改变教学的期望与其应用效果却不能形成正比,信息化手段投入到接本教学中的绩效问题常受争议。如何妥善发挥信息技术对推进“专接本”教育现代化的作用,在当前校园网络接入率、硬件配置、网络平台开通等条件日臻完善的情况下,需要新的观念IM体育、思路与路径选择。

  “专接本”教学信息数字化转型涉及教学理念、教学管理体制、教学内容与方式方法等方方面面。其中,作为“专接本”教学主渠道、主战场的课堂,是信息数字化转型的“最后一公里”。“最后一公里”首先是空间概念。“专接本”学生学习空间跨度辽阔,学生工作学习地点覆盖全国各地,甚至触及到老少边民族地区;当然,接本的学习空间也是相对空间,就母校而言,郊区、乡村和学生工作的工程项目部等也是“最后一公里”。只有打通专接本教学的“最后一公里”,才能让改革的成果惠及“专接本”学生,这也是教育公平的必然选择。

  但如果只“打通”薄弱地区对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并不能触及“最后一公里”的内涵,教育是育人的事业,“专接本”“最后一公里”势必要提升教学质量,包括教学备课、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作业实训、个性化学习等,这也是信息技术的着力点。从这个意义上说,如何处理“专接本”教学的“最后一公里”,是所有高职院校都应面对的教改问题。新的“专接本”教学理念落地需要新的路径选择,在课程教学领域打好攻坚战,才能确保“最后一公里”不会跑偏。

  “专接本”信息化融合教学不是上硬件、堆资源,而是将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作为教育的方式方法、教学环境、教育生态,所要关注的内容远超过技术,是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系统改革。一是带动“专接本”教学的各环节协调发展,二是围绕“专接本”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协同发力,三是“专接本”各部门协作统筹。坚持行政主导,教务、学工、信息办等多教学单位协同合作,学生就业企业积极参与,健全教学应用、资源供给、建设运维、经费投入等方面的体制机制。

  “专接本”信息化融合教学不能过分强调技术的酷炫和平台资源使用率提高等问题,很可能会增加一级教师的教学压力,失去改革的动力和勇气。根据近三年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数据平台反馈,信息化教学比例加大的现象也是客观存在的。“专接本”技术融合教学需要从教学问题出发去思考技术能够提供什么样的教学效果,以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适切性、精准性作为信息化技术运用是否合理的评判标准,而不是技术本身。

  笔者多年负责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智能学院“专接本”教学管理工作,“专接本”专业课教学过程分三部分:课前目标内容教研导学、课中知识内化和课后拓展实践。比如毕业设计指导教学,教师利用在线平台布置设计任务,推送学习资源,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检查学生设计进度和质量,借助QQ、微信等增加指导互动环节,进行实训作业反馈等活动。在毕业答辩和总结中,教师总结:学生似乎动作特别“慢”,总是被动接受安排,自己也常会被不同的技术应用要求打乱了教学节奏,考虑不到学生的真实想法,缺乏设指导“情感氛围”的营造。

  归根结底,“专接本”信息化融合教学要聚焦培养教师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站在学生角度去思考技术怎样为学生自学提供支持。素养是在解决接本信息化问题的过程中养成的,教学应找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痛点”问题,关注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关注有效自我问题与自学情境任务的创设,围绕这些要素提升教师运用技术的能力以及数字资源建设与应用的能力。“专接本”信息化融合教学应以提高接本教学效果作为判断技术应用好坏的主要标准,注重创设符合“专接本”半工半读学情学生的认知、激发学习兴趣、支持知识建构过程、促进自我发展的课堂,丰富教学内容,突破课堂边界,拓展教学时空,这是“专接本”教育数字化转型作为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最直接的反映。

  课程标准内容的变化彰显“专接本”学习方式变革。“专接本”教学标准亟须升级,以整合式的观念贯通理论教学知识点,强调课程知识学习的系统性和联系性,建设具有核心目标、任务情境、学习情境、动态资源和质量评价、互动等特征的学科课程体系,从解决自考成绩走向知识本位的资源;教学重点也从考点重点学习转向包含了核心知识的学习路线图设计。从知识的掌握与巩固,走向调用知识解决非规则、不确定问题,这种课程定位的改变也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能。针对课程的重要知识概念,创设体现概念本质特征的学习情境,引发学生的主动学习,以防止获得的知识碎片化、无法迁移。当课程被定位为学生情境化解决问题的资源和工具时,教学结构发生变化,信息技术也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支持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教学进课堂,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深化混合式学习、泛在化学习的实施,辅以相关技术产品,更好地凸显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融入教学、发挥作用。

  “专接本”课标修订后,“个性化学习”“学科实践”“跨学科学习”“‘教—学—评’一致性”“学科核心素养”“高阶思维”等观念都对“专接本”一线教学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同时,一线教师和教研实验点还要担起信息化融合教学探索的使命。总之,泛在的“专接本”学习场景能为接本生提供多样化的“教与学实践”……某种程度上,“专接本”课程标准的修订也在为信息化教学改赋能,相对而言让教学改革的理念落实更简单、更方便,也让教育信息化技术有了更广阔、更适切的用武空间。(作者系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建筑智能学院陈建、继续教育学院吴翠)

×

扫一扫关注 集团官方微信